上一次舉辦票選的「鹽巴加的/得不多」,
終於有時間來整理一下大家的留言!
其實跟編編在自己臉書頁面上的票選結果差不多,
選擇「的/得」的比例大概是1:4,
換句話說,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跟編編一樣,覺得應該要用「的」XD
那麼,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兩派人馬的說法吧!
○○○
「的」派
1. 這裡「加」不是作動詞而是狀態的形容,和例如跑得很快是不一樣的語境。
2. 硬拗的話,鹽巴加的(量)不多。
3. 「加的不多」,「加的」轉化成名詞,「不多」是形容名詞。
4. 沒了(立論薄弱)。
○○○
「得」派
1. 動詞後面要加「得」。
2. 用臺語來判斷,念成 e 的時候寫「的」,念成 ka / tio / liao 都是寫「得」。
3. 句型架構屬於「S + V + O + V +「得」+ 程度補語」,所以整句話應該是「我加鹽巴加得不多」。如果要用「的」,要改為「加的鹽巴不多」才對。
4. 沒了(但為什麼聽起來比較說服人)。
○○○
現在還原一下上下文,整段話原本是:「花生沒有炸過或炒過,鹽巴也加『的/得』不多。」雖然編編最後選擇從善如流(?)用「得」,但每次讀到這裡總是會頓一下,應該是因為這個句式本身有可以用「的」解釋的空間吧!
舉辦票選並不是要爭個是非對錯,畢竟語言文字很容易在積非成是、以訛傳訛、約定俗成的情況下產生變化,很多「非」常常讓人啼笑皆非,「錯誤」的用法不但很難讓人信服,甚至變成正式、被編寫入字典!不過這也是語言文字有趣的地方,因為它是活的,是隨時在進化(或退步)的,有很多模糊地帶,需要靠不停的討論和爭辯來釐清的~
總之,這兩個淘氣的小傢伙還會繼續在眾編輯們的編輯生涯中作亂,好好的分辨它們竟然成了一輩子的課題(奔哭)。
#編數十驅之別院